一个二十三年的自救仪式

· 生活 · 6

我终于亲手改写了故事的起点

从童年到少年时代,我的名字是我羞耻感的来源。它成了同学们口中戏谑的外号,成了每次自我介绍时难以启齿的音节。我的校园时光没有肢体暴力,却充斥着让我脸红的哄笑——一种无形却刺人的软暴力,让我逐渐退缩到自己的壳里,害怕新认识的人,恐惧说出自己的名字。

成年后,那颗关于“改名”的种子终于发芽。我小心翼翼地向母亲提起,却只得到“很麻烦的”回应。二十二岁那年再次尝试,我说这个名字给我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,母亲依然认为“只是代号而已,何必在意”。那一刻的无力感,几乎让我放弃。

但今年,二十三岁的我,决定独自完成这场自我救赎。

其实我也怕麻烦。我甚至想过要不要特意去拜妈祖——作为福建人,这种信仰几乎刻在基因里。但跨越半个省的路程让我退缩,最终选择用更理性方式:测算八字。命理师说我五行急需金水,而现在的名字不仅不补金,反而加重了克制。那些专业的命理词汇我听不懂,却意外地给了我最后推动的勇气。

我列了一长串备选:书睿、沐涵、潇然、泓锦...每个都反复斟酌。最终定格在“望舒”二字——源自《离骚》“前望舒使先驱兮”。这个名字既补足了五行所需的金水,更蕴含着光明与引领的美好寓意。

中午,我平静地告诉母亲:“我要去改名字了。”这次她没有再阻拦。

下午,在公安局,整个过程简单得超乎想象。带着户口本身份证和复印件,开具无犯罪证明,填写表格。不到十分钟,我就完成了这场延续十余年的抗争。

走出派出所时,阳光正好照在居民身份证领取凭证的新名字上。我知道,从今往后,每次自我介绍都将是一次重生。那些曾让我脸红的外号,终于永远留在了过去。而望舒这个新名字,将陪伴我走向不再羞怯的未来。

可能人生的转折点往往不是突然的顿悟,而是经年累月的执念终于破土而出。 我赋予自己新的名字,不是为了逃避过去,而是为了兑现曾经那个在角落里默默发誓要变得勇敢的自己——如今我做到了,以二十三岁的勇气,为曾经的少年赢回从容。

—— END ——
  1. 头像 @
    瓦匠

    新的开始,新的美好;
    望尽人间复四季,
    舒卷平生三两诗

    1. Jane
      头像 @

      望浅深巷听雨眠 舒卷此生与云闲
      哈哈哈 有感而发 人间四季固然值得感叹 但雨巷云闲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美好

  2. 头像 @
    满心

    我念大学的时候也想着去把名字改一下,后来想着麻烦,而且也实在没想好名字,也就作罢了,到现在,感觉也就个符号,也就释然了

    1. Jane
      头像 @

      其实 非必要 确实没必要去改名字的 真的很麻烦 特别学历高的 改完名字 之前的学历都作废了 要什么证明什么的 真的很麻烦

  3. 头像 @
    hary

    那网上各种实名绑定,银行卡,手机号啥的好多东西都关联要改吧,后续感觉会遇到好多麻烦,还是早点改就好了

    1. Jane
      头像 @

      是这样 目前要改的内容也不算多 有些的 该丢就可以趁现在直接丢 对我来说 一点都不麻烦 但是如今不改的话 日后考驾驶证 或其他 再改名字会更麻烦 也是考虑到这个点 所以趁早改了 😀